哺乳妈妈如何高效背奶|世界母乳喂养周
2024年8月1—7日是哺乳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。今年的妈妈活动主题为“支持母乳喂养,共建生育友好”。何高AG超玩会
产假结束,效背意味着哺乳妈妈开始要去上班,奶世喂奶等生活节奏都会有变化。界母想实现高效背奶,乳养“背奶妈妈”需要提前做好准备,哺乳并掌握正确的妈妈背奶、喂奶方法。何高
提前做足功课
返回职场前,效背AG超玩会“背奶妈妈”要与孩子的奶世照护者达成喂养孩子的共识,以适应返回职场后吸奶与喂养方式的界母变化。
准备好要用的乳养物品。吸奶器、哺乳储奶容器(储奶瓶或者储奶袋)、冰袋、冷藏包、记号笔、防溢乳垫等。
提前储存母乳。上班前,先学会吸奶和储存母乳的方法,提前把母乳储存在冰箱里。上班后,可以让孩子的照护者给孩子吃提前准备好的母乳;下班后,再亲自哺乳。
在工作场所找到合适吸奶的地点。上班前,要提前与单位沟通,熟悉重返职场后的工作安排。到了工作场所后,要找到适合吸奶的地方。
合理安排吸奶时间。一般早上出门前可以亲喂孩子1次。到达工作场所后,最初可以根据之前亲喂母乳的频率,至少每3小时用吸奶器吸奶1次,最多不超过6小时。通常在工作期间,可以计划吸奶1~3次,单次每次吸15分钟。定时用吸奶器吸奶很重要,不断刺激乳房才能保证分泌乳汁的量。
储奶袋使用有讲究。每袋装入的母乳量应约为储奶袋容量的3/4,以避免结冰时胀破;在密封储奶袋之前,应确保排出袋内的空气,以减少细菌滋生;在储奶袋表面标记好储存的日期和奶量;放入冰箱后,要按照储奶袋“先进先出”的原则使用,也就是先用最早放入冰箱的奶,要保证奶都在保质期内使用。
回家后要继续亲自哺乳。建议在下班之余的时间,在家里至少哺乳3次。这样做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,宝宝能够吃到妈妈的乳汁,妈妈能够排空乳房、继续产奶。
牢记注意事项
吸奶前,先洗净双手,然后把吸奶器调成按摩模式刺激出奶阵(频繁吸吮母乳的过程,会促进妈妈体内催乳素分泌,催乳素引发喷乳反射),再换成吸乳模式,提高吸奶效率。
正确储存母乳。吸出的乳汁必须放在密封的、干净的食品级别的硬塑料瓶或储奶袋里,再放入冰箱中冷藏或冷冻储存。注意,母乳在室温25摄氏度的条件下可保存4小时;在冰箱冷藏(4摄氏度)的条件下,保存不要超过48小时;在冰箱冷冻(零下20摄氏度)的条件下,保存不要超过3个月。
加热母乳的方法要得当。冷藏或已经解冻的母乳装入奶瓶后,可以放在40~45摄氏度的温水中加热5~10分钟,使母乳温度达到40摄氏度左右。如果是冷冻的母乳,在不急用的情况下,可以提前一天放于冰箱的冷藏层自然解冻后使用;如果着急使用,可将冷冻的母乳放在流动水或温水中进行解冻。
注意,加热后的母乳不能再次冷藏,也不能重复加热,以避免污染母乳或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。不能用微波炉加热母乳或用锅把母乳煮沸。
“背奶妈妈”返回职场后可能存在工作忙碌、压力大等问题,要及时寻求工作单位及家人的帮助,缓解压力,保持良好的心情。另外,注意多摄入水分。
来源:健康中国
- ·能见度不足1公里!琼州海峡、雷州半岛沿岸海域等将有大雾
- ·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!选举产生37名省十四届人大代表
- ·四所幼儿园在测评中获满分!来听听他们的成功经验
- ·20日起,梅城五洲城车站装修改建,期间暂停运营!
- ·春节期间深圳市内交通累计运送乘客超4000万人次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上周股价全部下跌!宝新能源跌幅和振幅最小,ST广珠换手率最低
- ·11月水质 “梅指数”发布,五华第一!
- ·约么?2022“梅马”云开跑!附报名方式
- ·南方新闻网4件作品入围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!邀您投票
- ·四所幼儿园在测评中获满分!来听听他们的成功经验
- ·11月份梅州市进出口环比增长35.9%
- ·院企合作助推油茶发展!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所与大埔油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
- ·亚冬会中国队第七金!王强摘得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金牌
- ·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应对气象灾害防御管理?梅州印发这个实施细则→
- ·诚信办企业,精细做服务!超顺集团不断赢得客户信任稳步做大做强
- ·梅州籍作家长篇小说《彼岸岛》获评省作协2022年度“三重”主题文学创作扶持项目
- ·惜败!刘少昂摘得亚冬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铜牌
- ·梅州召开新闻发布会:严查严打食药品安全问题、哄抬涉疫物资价格违法行为
- ·梅州平远梅畲村上榜!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优质项目名单公布
- ·学地标知识 品梅州金柚!梅州举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“梅州金柚”直播带货活动
- ·无人机别乱飞!黄某某被境外组织教唆拍涉军照片获刑14年
- ·医保服务零距离!今日,梅州这场活动为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
- ·进货价35元,却卖89元!梅州公布3起涉疫物资价格违法典型案例
- ·梅州新增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
- ·鹤山:以“典”带面,扮靓村落居“体面”,做实财富“里子”
- ·强化引领 搭台成长!我市持续深化科教融合全面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